愬字的意思和解释
愬
⼼部 共14画 上下结构 U+612C CJK 基本汉字
愬字概述
〔愬〕字拼音是(sù,sè),部首是⼼部,总笔数是14画。
〔愬〕字结构是上下结构,可拆解为(⿱朔心)组成。
〔愬〕字仓颉码是TBP,五笔是UBTN,四角码是8733.2。
〔愬〕字统一码UNICODE是U+612C,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(基本汉字),十进制:24876,UTF8:E684AC。
愬的意思
愬 sù ㄙㄨˋ
基本解释
①同“诉”。诉说,倾诉《论语·颜渊》:肤受之愬。《诗经·柏舟》:薄言往愬。
②向。 潘岳《西征赋》:“愬黄巷以济潼。”
③告诉,申诉。孟子《齐桓晋文之事》:“天下之欲疾其君者,皆欲赴愬与王。”
愬 shuò ㄕㄨㄛˋ
基本解释
◎恐惧的样子。《公羊传·宣公六年》:”愬而再拜。“
愬的国语辞典解释
愬 sù ㄙㄨˋ
详细解释
动
1.诉说。
《孟子 · 梁惠王上》:“天下之欲疾其君者,皆欲赴愬于王。”《文选 · 司马迁 · 报任少卿书》:“深幽囹圄之中,谁可告愬者?”
2.诋毁、诬陷别人。
《论语 · 宪问》:“公伯寮愬子路于季孙。”唐 · 刘禹锡《上杜司徒书》:“尽诚可以绝嫌猜,徇公可以弭谗愬。”
3.向。
《文选 · 潘岳 · 西征赋》:“愬黄卷以济潼,眺华岳之阴崖。”李善注引薛综《西京赋》注曰:“愬,向也。愬与溯古字通。”南朝宋 · 谢庄《月赋》:“情纡轸其何托?愬皓月而长歌。”
形
◎惊惧。
《公羊传 · 宣公六年》:“灵公望见赵盾,愬而再拜。”
愬的两岸词典解释
愬 sù ㄙㄨˋ
详细解释
1.《书》对著人说出来;告诉。
薄言往愬,逢彼之怒(《诗经‧邶风‧柏舟》)。
2.《书》诽谤;进谗言。∥同“訴”。
公伯寮愬子路于季孙(《论语‧宪问》)。
3.《书》向著。通“溯”。
情纡轸其何托?愬皓月而长歌(《文选‧谢庄‧月赋》)。
愬 sù ㄙㄨˋ
详细解释
◎《书》惊恐;惊惧。
灵公望见赵盾,愬而再拜(《公羊传‧宣公六年》)。
愬字的翻译
accuse; sue; inform; narrate
se plaindre, porter plainte, dire
ソ サク シャク うったえ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