簪字的意思和解释
簪
⺮部 共18画 上中下结构 U+7C2A CJK 基本汉字
簪字概述
〔簪〕字拼音是(zān,zǎn),部首是⺮部,总笔数是18画。
〔簪〕字结构是上中下结构,可拆解为(⿱竹朁)组成,造字法是形声字。
〔簪〕字仓颉码是HMUA,五笔是TAQJ,四角码是8860.1。
〔簪〕字统一码UNICODE是U+7C2A,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(基本汉字),十进制:31786,UTF8:E7B0AA。
〔簪〕字在《通用规范汉字表》的二级字表中,属次常用字。
簪的意思
簪 zān ㄗㄢ
基本解释
①用来绾住头发的一种首饰,古代亦用以把帽子别在头发上。~子。金~。玉~。~缨(做官者显贵之称)。~绅。
②插,戴。~戴。~菊。~笔(古人朝见,插笔于冠,以备记事)。~笏(古代笏以记事,簪笔以备写,臣僚奏事执笏簪笔。故亦称做官)。
详细解释
名词
◎(形声。从竹,賛( zǎn )声。古文字形,象针形头饰形。本义:簪子。古人用来插定发髻或连冠于发的一种长针) 同本义。
周主亡玉簪,令吏求之,三日不能得也。 《韩非子》白头搔更短,浑欲不胜簪。 杜甫《春望》
簪冕(冠簪与冕服);簪绂(簪,冠簪;绂,丝制的帽带);簪裾(古时显贵所穿着的服饰);簪缨缙绅(比喻仕宦之人)
hairpin;
动词
1.插戴在头上。
西门豹簪笔磬折,向 河立待良久。 《史记 · 滑稽列传》乃簪一花。 宋 · 司马光《训俭示康》
簪朵(犹簪花,戴花);簪挂(簪花挂彩);簪星曳月(形容佩带光彩耀眼);簪冠(插簪于冠);簪花(戴花);簪菊(古人习俗,于重阳节插戴菊花以避邪延年)
wear in one' s hair;
2.连缀。
以爵弁服簪裳于衣左。 《仪礼 · 士丧礼》
簪合(折簪重合。指女子丧夫后再遇意中人而结为夫妇);簪蒿席草(以蒿作簪,以草为席。形容生活艰苦)
stitch meet;
簪的国语辞典解释
簪 zān ㄗㄢ
详细解释
名
◎古人用来绾发或固定头冠的头饰。
《史记 · 卷四九 · 外戚世家》:“夫人脱簪珥叩头。”唐 · 杜甫《春望》诗:“白头搔更短,浑欲不胜簪。”
头簪。
动
1.插、戴。
唐 · 李峤《扈从还洛呈侍从群官》诗:“并辑蛟龙书,同簪凤皇笔。”宋 · 苏轼《答陈述古》诗二首之一:“城西亦有红千叶,人老簪花却自羞。”
2.连缀。
《仪礼 · 士丧礼》:“以爵弁服,簪裳于衣左。”汉 · 郑玄 · 注:“簪,连也。”
簪的两岸词典解释
簪字的翻译
hairpin, clasp; wear in hair
Haarnadel (S)
シン サン ザン かんざ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