化字的意思和解释
化
⺅部 共4画 左右结构 U+5316 CJK 基本汉字
化字概述
〔化〕字拼音是(huà,huā,huò),部首是⺅部,总笔数是4画。
〔化〕字结构是左右结构,可拆解为(⿰亻𠤎)组成,造字法是会意字。
〔化〕字仓颉码是OP,五笔是WXN,四角码是2421.0。
〔化〕字统一码UNICODE是U+5316,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(基本汉字),十进制:21270,UTF8:E58C96。
〔化〕字在《通用规范汉字表》的一级字表中,属常用字。
化的意思
化 huà ㄏㄨㄚˋ
基本解释
①性质或形态改变。变~。分~。僵~。教( jiào )~。熔~。融~。潜移默~。~干弋为玉帛。。
②佛教、道教徒募集财物。~缘。~斋。
③用在名词或形容词后,表示转变成某种性质或状态。丑~。绿~。
④习俗,风气。有伤风~。
⑤特指“化学”~工。~纤。~肥。
详细解释
动词
1.古字为“匕”。会意。甲骨文,从二人,象二人相倒背之形,一正一反,以示变化。本义:变化,改变。
2.同本义。
匕,变也。 《说文》。徐灏曰:“匕化古今字。”知变化之道。 《易 · 系辞传》。虞注:“在阳称变,在阴称化,四时变化。” 荀注:“春夏为变,秋冬为化,坤化为物。”和故百物化焉。 《礼记 · 乐记》若欲其化也。 《周礼 · 柞氏》。注:“犹生也。”状态而实无别而为异者谓之化。 《荀子 · 正名》。注:“化者改旧形之名。”胜败若化。 《国语 · 晋语》。注:“言转化无常也。”因时而化。 《吕氏春秋 · 察今》终不能化。 《史记 · 货殖列传》身化促织。 《聊斋志异 · 促织》而骨化石。 清 · 林觉民《与妻书》
化现(变化);化心(改变其心性);化先(四时变化之始);化治(变化治理)
turn; change;
3.教化。
化,教行也。 《说文》。段注:“上匕之而下从匕谓之化。”以礼乐合天地之化。 《周礼 · 大宗伯》渐也,顺也,靡也,久也,服也,羽也,谓之化。 《荀子 · 七法篇》神则能化矣。 《荀子 · 不苟篇》变则化。 《礼记 · 中庸》淳淳乎纯谨畏化。 《吕氏春秋 · 士容》。注:“教也。”明明求仁义,常恐不能化民者,卿大夫意也。 杨恽《报孙会宗书》
化声(因推行教化而有声誉);化行(教化播扬于某地);化诲(开导教诲);化雨(比喻善于施教,犹如雨水滋润植物一样);化作(化育生成);化物(化育外物);化胎(化育成胎);化气(化育之气);化光(德化光大);化向(受德化而归顺);化流(德化传布)
help(a misguided or erring person)to change by education, persuasion,setting an example,etc.;
4.感化;转变人心。
正月实来化我也。 《公羊传 · 桓公六年》。注:“行过无礼谓之化。”是以圣王制世御俗,独化于陶钧之上。 邹阳《狱中梁王书》
化俗(化民成俗,改善习俗);化物(感化外物);化服(感化顺服);化盗(感化盗贼使为良民)
help to change by persuasion;
5.募化。
你去那里化些斋吃。 《西游记》
化饭(化斋);化布施(即化缘。佛教用语。募化钱粮);化钱(募化钱财);化斋(僧道向人募化斋饭)
collect alms;
6.用火烧 。
化人场(化人厂。即火葬场);火化。
burn up;
7.消化;领会,融会贯通。
学而不化,非学也。 杨万里《庸言》
化食;食古不化。
digest;
8.死。
同物既无虑,化去不复悔。 晋 · 陶渊明《读山海经》惟君平昔,聪明绝人,今虽化去,夫岂无物! 唐 · 刘禹锡《祭柳员外文》
die;
9.消除,去掉。
以化腥臊。 《韩非子 · 五蠹》
eliminate; get rid of;
名词
1.习俗,风气。
伤化败俗,大乱之道也。 《汉书》
convention; custom;
2.造化。自然的功能。
修短随化。 王羲之《兰亭集序》
化力(造化之力);化元(造化的本原);化功(造化之功);化儿(造化小儿)
Nature;
3.化学 。
数理化。
chemistry;
后缀
1.使成为,使变成 ——用在名词或形容词后面,以构成动词。
绿化;电气化;现代化。
-ize; -ify;
2.另见 huā。
化的国语辞典解释
化 huà ㄏㄨㄚˋ
详细解释
动
1.改变。
《易经 · 恒卦 · 彖曰》:“日月得天而能久照;四时变化而能久成。”《淮南子 · 泛论》:“故圣人法与时变,礼与俗化。”
千变万化、潜移默化。
2.天地生成万物。
造化、化育。
3.转移民俗使归淳厚。
《孟子 · 尽心上》:“夫君子所过者化,所存者神。”《文选 · 邹阳 · 狱中上书自明》:“是以圣王制世御俗,独化于陶钧之上。”
4.死。
《孟子 · 公孙丑下》:“且比化者,无使土亲肤,于人心独无恔乎?”唐 · 刘禹锡《祭柳员外文》:“惟君平昔,聪明绝人,今虽化去,夫岂无物!”
物化、羽化。
5.物体消融、改变形性。
《韩非子 · 五蠹》:“有圣人作,钻燧取火,以化腥臊,而民说之。”
溶化、消化。
6.烧毁。
《西游记 · 第一三回》:“献过了种种香火,化了众神纸马,烧了荐亡文疏,佛事已毕,又各安寝。”
火化、焚化。
7.求乞、乞讨。
《儒林外史 · 第一回》:“也有坐在地上就化钱的。”
化缘、募化。
8.置于名词或形容词之后,表示转变成某种状态或性质。
美化、绿化、恶化、电气化、科学化、现代化。
名
1.教化。
《文选 · 李密 · 陈情表》:“逮奉圣朝,沐浴清化。”唐 · 柳宗元《封建论》:“孟舒、魏尚之术,莫得而施;黄霸、汲黯之化,莫得而行。”
2.化学的简称。
理化、化工。
化的两岸词典解释
化 huà ㄏㄨㄚˋ
详细解释
1.变化;改变。
化名、化装、化脓、千变万化。
2.使变化。
化整为零、化悲愤为力量。
3.风气;风俗习惯。
文化、有伤风化。
4.感化。
教化、劝化、潜移默化。
5.改变形性。
化冻、熔化、融化。
6.消除;祛除。
消化、化痰止渴。
7.烧。
火化、焚化、烧化。
8.(僧、道)死。
羽化、坐化、物化。
9.请求布施。
化缘、化斋。
10.后缀。置于名词或形容词之后,表示转变成某种性质或状态。
美化、绿化、净化、国际化。
11.指化学。
化工、化肥、理化。
12.姓。
化字的翻译
change, convert, reform; -ize
verändern, verwandeln, umwandeln (V), -isierung <Substantivsuffix&gt, auflösen (einer Substanz) (V), schmelzen (V)
changer, transformer, fondre, digérer, se transformer en imitant un modèle, éduquer, transformer les moeurs, convertir, (suffixe) -fier, -iser
カ ケ ガ ばける ばかす かえる かわ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