劓字的意思和解释

⺉部 共16画 左右结构 U+5293 CJK 基本汉字

二级汉字 通用字

⺉ 部

16 画

14 画

左右结构

3251112512113222

ji6

2220.0

U+5293

E58A93

HLLN

THLJ

劓字概述

〔劓〕字拼音是(),部首是⺉部,总笔数是16画

〔劓〕字结构是左右结构,可拆解为(⿰鼻刂)组成。

〔劓〕字仓颉码是HLLN,五笔是THLJ,四角码是2220.0

〔劓〕字统一码UNICODE是U+5293,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(基本汉字),十进制:21139,UTF8:E58A93

〔劓〕字在《通用规范汉字表》二级字表中,属次常用字

劓的意思

yì ㄧˋ

基本解释

古代割掉鼻子的一种酷刑。

割除。

详细解释

动词

1.会意。从刀,从鼻。刀割鼻子。本义:劓刑。割鼻的刑罪,古代五刑之一。

2.同本义。

罚之属千。 《书 · 吕刑》

劓鼻(割掉鼻子的酷刑);劓刖(割鼻断足;危殆不安的样子)

cut off the nose(a punishment in ancient China);

3.割除。

我乃殄灭之。 《书 · 盘庚中》

劓割(劓剥。残害);劓除(削灭)

cut off;

劓的国语辞典解释

yì ㄧˋ

详细解释

1.古代割去鼻子的刑罚。

《战国策 · 楚策》:“王曰:‘悍哉!’令劓之,无使逆命。”《新唐书 · 卷二一六 · 吐蕃传上》:“其刑,虽小罪必抉目,或刖、劓。”

2.比喻铲除、去除。

《北史 · 卷一二 · 隋恭帝本纪》:“诛锄骨肉,屠劓忠良。”明 · 无名氏《运甓记 · 第三九出》:“奸雄既劓,跨荆湘荣专一隅。”

劓的两岸词典解释

yì ㄧˋ

详细解释

1.《书》古代割掉鼻子的一种刑罚。

其刑,虽小罪必抉目,或刖、劓(《新唐书‧卷二一六‧吐蕃列传上》)。

2.《书》比喻割除、铲除。

我乃劓殄灭之(《书经‧盘庚中》)、诛锄骨肉,屠劓忠良(《北史‧卷十二‧隋恭帝本纪》)。

劓字的翻译

cut off nose

nez coupé

ギ ケイ はなきり はなき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