也字的意思和解释
也
⼄部 共3画 独体字 U+4E5F CJK 基本汉字
也字概述
〔也〕字拼音是(yě,yí),部首是⼄部,总笔数是3画。
〔也〕字结构是独体字,造字法是指事字。
〔也〕字仓颉码是PD,五笔是BNHN,四角码是4471.2。
〔也〕字统一码UNICODE是U+4E5F,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(基本汉字),十进制:20063,UTF8:E4B99F。
〔也〕字在《通用规范汉字表》的一级字表中,属常用字。
也的意思
也 yě ㄧㄝˇ
基本解释
①副词,表示同样、并行的意思。你去,我~去。
②在否定句里表示语气的加强。一点儿~不错。
③在复句中表转折意。虽然你不说,我~能猜个八九不离十。
④文言语气助词(❶表判断;❷表疑问;❸表停顿;❹形容词尾)。
⑤表示容忍或承认某种情况。~罢。
详细解释
1.亦表示同样 。
我高兴,你也高兴;也可以;也是。
also; too; as well; either;
2.叠用,强调两事并列或对等 。
她会打篮球,也会打网球。
as well as;
3.表示转折或让步 。
即使失败十次,他也不灰心。
even;
4.表示委婉。
我也只好如此。
5.表示强调 。
也须(也应当;也应该);连老人也干活。
even;
6.表示选择,还是。
你见我府里那个门子,却是多少年纪?或是黑瘦也白净肥胖? 《水浒传》
也是(还是)
or;
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。 清 · 袁枚《黄生借书说》旋见一白酋…英将也。 清 · 徐珂《清稗类钞 · 战事类》
2.用在句中,表示停顿。
知幸与不幸,则其读书也必专。 清 · 袁枚《黄生借书说》
若为佣耕,何富贵也? 《史记》
4.用在前半句的末了,表示停顿一下,舒缓语气,后半句将对前半句加以解说。对后半句有强调作用。
于是人也,必先苦其心志… 《孟子 · 告子下》
也的国语辞典解释
也 yě ㄧㄝˇ
详细解释
助
1.表示判断或肯定的语气。
《史记 · 卷一 · 五帝本纪》:“舜,冀州之人也。”
是不为也,非不能也。
2.表示疑问的语气。
清 · 薛福成《观巴黎油画院记》:“此画果真邪?幻也?”
何也?、孰可忍,孰不可忍也?
3.表示感叹的语气。
《左传 · 成公二年》:“惜也!不如多与之邑。”
悲也!
4.用来引起下文。
《左传 · 襄公三十一年》:“子产之从政也,择能而使之。”《孟子 · 离娄下》:“地之相去也,千有余里。”
5.数事并举而论时用。
《礼记 · 中庸》:“天地之道,博也,厚也,高也,明也,悠也,久也。”
6.置于句中,以调整音节语气。
元 · 萧德祥《杀狗劝夫 · 第二折》:“可不道一部笙歌出入随,抵多少水尽也鹅飞。”
你再也休提。
7.表示或者、还是。
元 · 李文蔚《燕青博鱼 · 第三折》:“奸夫在那里?姓张姓李?姓赵姓王?可是长也矮,瘦也胖?”《水浒传 · 第四〇回》:“你见我府里那个门子,却是多少年纪?或是黑瘦也白净肥胖?”
8.用于句中,表示停顿语气。
《论语 · 先进》:“柴也愚,参也鲁。”唐 · 柳宗元《黔之驴》:“形之庞也类有德。”
副
1.同样。
我懂,你也懂。、这个问题我也碰过。
2.强调两事并列。
《红楼梦 · 第八回》:“也不至于太冷落,也不至于太热闹了。”
客人中也有坐车的,也有走路的。
3.表示强调。
一点也不、再也不敢、连爸妈也乐得开怀大笑。
4.表示转折。
《红楼梦 · 第二回》:“如今外面的架子虽未甚倒,内囊却也尽上来了。”
5.表示委婉、让步。
这样也好!、也只好如此了!
也的两岸词典解释
也 yě ㄧㄝˇ
详细解释
1.表示同样。
我是学生,他也是学生。
2.用在复句中,表示两事、两种情况并列。
他会德语,也会法语、你去也行,不去也行。
3.用在单句中,表示暗含与另一件事相同。
昨天他也去了吗、明天我也要参加。
4.表示无论这样或那样,后果都相同。
哪怕家人反对,他也要跟她结婚、不管困难多大,我们也要克服。
5.表示转折或让步。
即使你不说,我也知道、也唯有这么做,事情才能解决。
6.表示强调语气。
一点也不夸张、他工作忙,连饭也忘了吃。
7.表示委婉语气。
这样也好、假日到郊外走走,倒也不错。
8.《书》助词:(1)用于句尾,表示肯定、疑问、感叹、祈使的语气。
孔子,鲁人也、不知为不知,是知也、斯可忍,孰不可忍也、流离丧子,何其悲也。
9.《书》助词:(2)用于句中,调整音节或表示语气的停顿。
其为人也孝弟、大道之行也,天下为公、其为气也,至大至刚。
10.姓。
也字的翻译
also; classical final particle of strong affirmation or identity
auch (Adv)
également, aussi, à la fois, même, voire
ヤ エ イ なり や か また